拼经济·看文旅丨阆中:重塑老城形象 千年古城焕“新颜”

无线阆中 2022-10-28 16:51 3398

阆中古城(阆中市文旅局供图)

古城夜色(阆中市文旅局供图)

古色古香的阆中古城、恢弘大气的落下闳大剧院、独具特色的数字光影……近日,由省文旅厅组织的“喜迎文旅会·全力拼经济”媒体看文旅采风活动走进了四川阆中。

阆中,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建筑2平方公里,是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近年来,阆中深入实施“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接待游客14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据了解,今年以来,阆中市以高质量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为核心抓手,全面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提升城市形象,全力以赴拼经济,唱好文旅发展“重头戏”。

威德牌坊

提质改造

塑造千年古城新风貌

古城之美,美在一条条街巷。凸凹不平的石板街、随处可见的青瓦房、大红灯笼高挂,给人一种穿越千年时空的感觉。阆中素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曾在《三百里嘉陵江山图》中,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

江面渔船往来、岸边老翁垂钓……古城贡院广场外,在3D满屏技术的“赋能”下,《三百里嘉陵江山图》仿佛“活”了起来,吸引了不少往来游客的注意。据了解,为全方位提升文旅业态、文旅服务、文旅营销,阆中开展了一系列古城节点提质项目。“我们通过科技投影的手段,为游客呈现了阆中的古文化,希望能带给游客一个不一样的体验。”古城节点提质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驻足在古城北门威德牌坊前,金光闪闪的“威德”二字,让人不禁对这座古城肃然起敬。威德牌坊始建于2013年。作为古城节点提质项目之一,威德牌坊已完成青石板铺装、外立面墙面粉刷等,此外,牌坊所在的街道两边还新栽植了桂花树,增设了游客休憩地。

据了解,古城节点提质项目包含古城配套设施完善、文创园周边环境提升、照明设施改造提升。现该项目各项施工内容均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收尾及灯光、视觉科技展示等内容调试。

“人行步道、破旧标识得到了修复,厕所功能也有提升。”第二次来阆中古城游玩的谢敏告诉记者,改造后的阆中古城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将古城的美与历史底蕴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落下闳大剧院

拓展老城生活空间

营造“山水相容”的古城格局

为进一步拓展老城的市民生活休闲空间,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质,营造“山水相容”的古城城市格局,阆中老城市民空间拓展项目在加快建设。

近日,在阆中古城外的落下闳大剧院,忙碌的工人正在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据了解,落下闳大剧院以“春节文化”为主题,按照喜庆祥和、简洁大方的风格,着力打造现代网红文旅打卡地,将于11月对外开放。

大红灯笼、二十四节气、中国结……走进大剧院,四处可见“春节元素”。“大剧院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主要呈现1个容纳1100人的演艺剧场、1个容纳300人的多功能厅、5个电影厅等。”落下闳大剧院施工方项目经理刘忠跃介绍道,落下闳大剧院建成后将为阆中市民与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环境。

大剧院外是建设中的落下闳广场,该广场面积达5万平方米,增设灯光、植物景观等提升休闲观赏性,同时在广场外河滩湿地增设游步道、休憩设施及文化小品等,建成后将成为阆中古城旅游又一新地标。

“阆中串联了多个景观节点,进一步完善古城区基础设施配套,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休闲活动空间。”据阆中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阆中老城市民空间拓展项目内容包括5个湿地公园节点,即滕王阁广场、鱼翅广场、战备码头及周边、落下闳广场、李家坝湿地改造,以及老城区城市道路修复和滨江步道、马道、绿化带及绿化带内艺术小品的建设和改造,形成老城区大U滨江绿带。

数字光影

特色数字光影

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乘船夜游嘉陵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为了促进阆中夜间经济发展,阆中还开展了阆苑不夜天·嘉陵江山游改造提升项目。该项目主要分为江岸灯光打造提升与江面节目演艺两部分。

“江岸灯光部分对阆中犀牛码头到华胥码头进行了灯光改造升级,采用投影、激光、声光电等照明手法,融合阆中本土‘本源、春节、三国’等文化元素,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数字光影观赏景观。”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为确保江面演艺效果的完美呈现,为即将举办的文旅大会增光添彩,该项目还打造了演艺节目。

据悉,该节目以“客来阆中”为主题,围绕“历史古城、人文厚重、江枫渔火、巴山嘉水、民俗民风、古城新韵”等关键词,着重体现出阆中历史古城、文化名城、书香之城的特点。节目开头以春节老人落下闳观星为引,由五幕场景呈现,灯光与夜景交相辉映,演出与文化相互交融,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来源:四川新闻网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