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雕千年古韵 亦舞青春节拍 阆中王皮影照见非遗无限未来

无线阆中 2025-08-11 17:12 246

日前,四川电视台推出的《传承非遗 悠扬蜀韵》系列报道,聚焦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阆中“王皮影”,讲述了这门沿米仓道传入巴蜀、传承350余年的古老艺术,以传统与创新交织的姿态,在一方幕布上演绎着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黄诗璐:“米仓道不仅是商旅辐辏回荡的茶盐古道,更是川北文化的血脉长廊。”

千年前,皮影记忆沿米仓道南下,在此与巴蜀文化进行交融。清康熙年间,川北“王皮影”在阆中扎根,至今已传承350余年。幕布之后,指尖翻飞间,牛皮雕刻的人物在光影中腾挪跌宕,川剧高腔裹挟着巴山蜀水的豪迈,让帝王将相、江湖侠客瞬间鲜活重生。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王彪:“皮影的发源地它是在陕西的渭南,四川的人大部分都是从外省迁入到四川来的,那么过来的时候他就必须要经过官道,所谓的官道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叫米仓道,他要通过这个道路才能进入到四川的。”

皮影诞生,始于繁复匠艺。从画稿勾勒到最终上色成型,需经30多道工序细细打磨。正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彪所说,即便是熟练匠人也需全心投入,学徒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般精雕细琢,才让牛皮在光影下有了鲜活灵魂,为荧幕上的演绎打下根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王彪:“一件皮影要经过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从画稿开始到最终上色成型,最少得8天时间。要是学徒来做,这七八天根本做不下来。”

如今,这束穿越千年的光影,正被注入青春的脉动。新一代传承人锐意创新,将动漫元素融入皮影造型,让Q版人物上演“跨次元”对决。学徒银丽、宋鸿雁等“90后”、“00后”非遗新锐,既痴迷于钻研传统镂空雕刻技法,又大胆拥抱现代艺术表现,推动着古老的光影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王皮影学徒 宋鸿雁:“我们现在做了个皮影迪斯科,专门用来跳舞的。平时搞研学活动时,会有小朋友到后台体验,我们就拿这个给他们玩。它比传统剧目或其他创新剧目简单多了,拿在手里直接就能跳起来。”

从张飞镇守阆中的历史豪情,到儿童剧目的盎然生趣;从古韵悠长的川剧高腔,到动感新潮的皮影迪斯科,一方白幕之间,千年传承正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这束古老而年轻的光影,在守正创新的薪火相传中,照见过往,更映照着未来无限的可能。

记者:黄进

审核:冉琼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