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
是第7个“阆中古城保护日”
求是网
以《求是微视频︱四川阆中古城如何守护文脉》为题
关注阆中古城延续文脉薪火
↓↓↓
自2004年《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以来,阆中古城的保护工作步入法治化、系统化、规范化轨道。21年来,这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了从“被动守护”到“主动更新”、从“物理修复”到“文化复兴”的跃升。7月30日,第7个“阆中古城保护日”如期而至,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保护与传承的郑重承诺。
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被誉为“巴蜀古建筑实物宝库”。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古城一度面临街巷改造、民居拆建等现实冲击。正是在社会各界的呼吁和坚持下,一场“为古城立法”的探索拉开序幕。2004年,《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成为全省首部古城保护地方性法规。
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局长 张玉杰:“阆中古城可以说是阆中未来发展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所以我们全面加强古城保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们要构建阆中古城保护名录系统,文物保护的监测系统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系统。我们要让阆中古城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从制度设计到执行保障,我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古城保护名录库,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20多年来,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街巷、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了“有法依、有人管”的治理格局。同时,我市始终坚持“无市井、不古城”理念,丰富的古城业态让居民既可生活好,也能有生计。今天,古城内仍有4万多居民常住生活,5所学校每日有近2万学生穿行街巷读书求知,300余家家庭小作坊,维系着酿醋、蒸馍、牛肉等地道手艺,也承载着浓浓人情味。
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局长 张玉杰:“你去看73条古街巷有270多座种明清时候的古院落,它不只是层层叠叠的青砖黛瓦,更是与人间烟火的这种完美地融合,共生共存。它更是人文相依的千年古城,你现在走在古城里面,有一种吹过杜甫、陆游他当年吹过的风,就是在和那一段沧桑岁月轻轻地相拥。走过张飞、落下闳当年走过的那段青石板路,就是和那段旧时光阴静静地相逢的历史穿越感。这样你会深刻感受到阆中古城它同时带来的这种小清新。”
文化,是古城的魂。我市在保护形态的同时,更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与传播。春节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天文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织成一张绵密的文化网,成为阆中古城独特的文化标签。文化也让阆中的各个节日格外热闹。以春节为例,“竹马牛灯”、“赶年兽”、“游百病”等20余项民俗活动让游客与本地居民共度传统佳节。2025年春节期间,阆中共接待游客247.68万人次,同比增长11.22%,旅游综合收入达19.37亿元。
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局长 张玉杰:“2025年春节期间,我们重点是突出春节文化的活化再现。最大程度让阆中的年味浓起来,让旅游火起来。我们以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为主题。围绕迎春来、踏春去、报春归三个方面策划开展春节申遗成功庆祝,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启动仪式,新春联欢会,春节8天乐等10余项活动,实现每日活动精彩纷呈,处处皆有亮点呈现。让来阆的游客真正过上一个热热闹闹的中国年。”
今天的阆中,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生活的律动。既承载着老一辈的记忆,也迎来了年轻一代的目光。守住这座城,也是在守住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阆中,这座“活着的古城”,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续写新的传奇。
记者:侯凱然
视频:求是网
审核:冉琼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