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活态传承到业态多元焕新,从节庆IP打造到全域产业联动,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常态化特色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旅消费聚集区,以文化为笔、旅游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画卷上书写着独特篇章。
近日,“万千气象看四川” 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阆中,8家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探访我市文旅深度融合成果。在保宁醋文化博览园,采访团了解非遗酿造核心工艺,见证千年酿造底蕴的匠心传承。该企业依托博览园打造中国非遗传承研学(阆中)营地,今年上半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00人次、游客 1.4 万人次。
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杜大钊:“我们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培养传承人;每年吸纳游客30万(人)次以上,已建成省级研学营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研学营地;针对暑期,我们与川内高校合作,学生参与保宁醋传统工艺的实习,针对中小学生我们开展保宁醋传统工艺的体验课。”
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我市已建成丝毯博物馆、王皮影博物馆等特色工坊,建立了430余人组成的非遗传承人才库,系统传承16项传统技艺。还通过 “校企地” 合作,开发出140余种文创产品,推出5条非遗体验线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在古城更新改造中,我市坚持“微改更新、整旧如故”的特色路径。通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精致呈现“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实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围绕汉桓侯祠、华光楼等31处国省级文保单位,开展重点文物原始风貌整理,实行建档挂牌保护。通过合理规划引导,鼓励居民将老宅改造为特色民宿、酒吧等业态。目前,以布染文化为特色的染坊客栈、倡导全民阅读的阆中书院等活化利用典范相继涌现,形成“一店一特色,一院一文化”的生动局面。
今年端午假期,22支龙舟队齐聚嘉陵江,近700名健儿挥桨竞渡,与上万名热情观众共同见证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速度与激情并存的文旅盛会。据统计,端午假期,阆中古城景区接待游客12.518万人次,同比增长12.35%。
近年来,我市践行 “文化 +” 理念,推动场景应用与文旅深度融合。古城内常态化开展张飞巡城、道台出巡、川北婚嫁、秀才赶考、巴象鼓舞等表演。培育 “阆中天下稀” 等文化品牌,精心打造《阆苑传奇》《蜀道盛世》《客来阆中》等实景演出,将阆中的蜀道文化、科举文化、三国文化、春节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市文旅局副局长伍枭男:“今后我们还将依托阆中的文化,特别是春节文化推出系列的特色体验,让更多游客在阆中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记者:梁景明
审核:冉琼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