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绵阳市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一季度,全市水果产量增长7.5%。数据的背后,是绵阳沃土孕育出的“甜蜜”景象。
安州
4月25日,记者走进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皇龙村的地里,部分西瓜已经长到手掌般大小。工人们正在大棚里完成给西瓜去除侧芽的活儿。不一会儿,一大捧多余的侧枝就被搬到棚外。
走出西瓜棚,一眼望去,皇龙村的西瓜地遍布。村干部高小雪告诉记者,2022年以前,这里还只有一两百亩的土地被用来种植西瓜,如今,全村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000亩。
规模能持续扩大,得益于不错的收益。种植大户王会算了一笔账,他去年流转的100多亩土地,种植西瓜收入30余万元。而这些土地除了上半年种西瓜,同年还可以种植大豆、土豆等作物,轮作的方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能避免西瓜连作影响来年的产量和品质。
不仅是种植户,一定规模的水果产业还能有力带动当地就业。王会的西瓜地里,就有不少本村及邻村的村民前来务工。“干得多的话一个月能挣个两三千元补贴家用。”隔壁广红村的村民陈祖荣每天都会到这里干活儿,“这里离家近,方便。”
放眼整个河清镇,2025年,全镇西瓜种植面积约2000亩,预计年产量可达12000余吨,产值可达3000万元,种植的西瓜除了满足绵阳成都德阳周边城市需求外,还将销往湖南、贵州等省份。“我们还以‘农文旅’融合的方式进行增链补链强链,已累计举办西瓜节三届,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河清镇党委副书记张敏说。
目前,安州区依托当地水果产业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及自然生态条件,种植的西瓜、猕猴桃、柑橘、葡萄等优势特色水果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到2027年,全区特色水果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并将持续推广轻简化栽培、水肥一体化灌溉、品种改良培优、基地标准化建设等工作。
三台
4月26日,三台县乐安镇一源家庭农场桑葚采摘节拉开帷幕,成都、绵阳等地游客纷至沓来。这片昔日的传统农田,正通过“桑果+旅游+加工”的多元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农场负责人王生强介绍,今年桑葚产量较去年增长了20%,无籽大十、台湾长果等品种尤其受欢迎,周末单日接待量已超500人。
乐安镇党委书记项辉透露,全镇桑葚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既能拿土地租金,又能参与分红,农忙时日均还有120元劳动收入。”项辉介绍,目前,乐安镇全镇水果产业生产规模共计4000余亩,除了桑葚,还形成了小葡萄、青脆李、黄桃、草莓等特色水果产业。
作为农业大县,目前三台全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8.8万亩,年产量7.5万吨,产值10亿元,培育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三台崭山米枣。据统计,该县的家庭农场、专合社、公司等水果生产经营主体约有180家,规模种植生产基地3.7万亩。
不只是安州、三台,江油的水果产业也已成为种植业中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在绵阳,柑橘、桃子、葡萄、李子、樱桃、车厘子、蓝莓等多种多样的水果不断丰富着市民们的果篮子。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绵阳市通过优结构、提品质、强品牌、延链条等方式,推动传统水果产业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采收与农旅相融合,不断提升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可以看到,一幅连年丰收、稳中有进的“甜蜜”画卷正在绵阳大地持续展开。
“我们还将聚焦‘建圈强链’,推动各地因地制宜调整水果品种结构,布局建设优质柑橘、猕猴桃两大优势水果产业和梨、李、桃、枇杷、葡萄和米枣六个特色水果产业,加强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拓展水果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不断提升绵阳市水果品牌的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绵阳资料图)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