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刘昌林:匠心铸就卓越 创新引领未来

天府融媒联合体 2025-04-30 09:01 50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其中,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扎根四川中烟西昌卷烟厂31年的“技术老兵”刘昌林,是此次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之一。

刘昌林,四川中烟西昌卷烟厂卷包车间包装维修班长、四川中烟首席技师,曾获得“四川工匠”称号,他用双手诠释匠人精神、用创新书写行业传奇,以累计创造超7000万元经济效益、减少碳排放1040吨的实绩,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破解难题的“技术尖兵”

“技术报国”是刘昌林刻入骨髓的信念。面对烟草包装设备迭代的挑战,他始终冲锋在前。

2019年,YB65条盒包装机的润滑与吸风控制成为行业共性难题,设备维修频次居高不下。刘昌林带领团队日夜攻坚,创新设计长效润滑装置和新型吸风控制装置,通过优化传动系统动态平衡与气压逻辑,将设备维修频次从每季度12次锐减至3次,维修耗时从480分钟压缩至144.6分钟,效率提升298%。这项成果不仅斩获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金奖,更被推广至重庆中烟、广东中烟等企业,年均节约行业维护成本超2000万元。

“问题在哪里,创新就在哪里。”刘昌林善于从细节中寻找突破。针对YB55透明纸切刀调整难的问题,他利用废弃组件设计出仿真实训台,让维修人员实操练习。实训台投用后,调整时间从74分钟缩短至17.25分钟,团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

2021年,刘昌林主导的“无条盒商标纸烟条设备改造”项目在四川中烟四家工厂率先落地,通过37项技术改造,实现ZB45机组直包膜生产。截至2024年底,该项目累计生产直包烟20.7万箱,减少条盒使用5178万张,节约成本1800余万元。

提质增效的“革新先锋”

在刘昌林眼中,“守正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他带领团队以精益改善、科技攻关为抓手,近三年牵头完成55项精益改善项目、3项科技项目和102个“五小创新”提案。其中,《YB45烟支随动板新型油封座》和《优化小盒包装质量》两项成果荣获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优秀成果,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典范。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刘昌林独创“看、听、问”三法:监测设备停机次数与剔除数据、辨别运行异响、收集操作反馈,精准预判设备状态。通过分区定责、优化流程,他将特殊型号机台改造效率提升70%,设备运行速度从330包/分跃升至380包/分,产品优等品率从不足20%飙升至82.69%。

这些数字背后,是刘昌林对“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人才培育的“匠心导师”

“技术可以迭代,但匠心需要传承。”刘昌林深知,行业的未来在于青年。公司与西昌学院合作建立技能实训室,他年均授课12课时、辅导项目20余次,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在工厂内部,他以技能鉴定培训为核心,年均开展140课时课程,助力团队连续三年保持公司技能鉴定通过率第一。

刘昌林的“单点课”(OPL)和维修案例分享成为团队成长的“宝典”。截至2024年,他培养出12名维修技师、2名操作技师和8名高级工,11人取得工程初中级职称。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将31年经验凝练成《YB45操作培训讲义》《包装质量风险防控》等30余篇教材,系统梳理设备操作与质量管控知识,为行业留下一笔宝贵的技术资产。

从一线维修工到行业专家,从个人钻研到团队引领,刘昌林用半生时光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他的工作室先后获评“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加入“烟草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成为技术交流的枢纽。2023年以来,他4次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审,3次担任跨省技能竞赛裁判长,推动行业技术协同发展。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刘昌林的故事,是千万产业工人奋进的缩影。在“制造强国”的征程上,正是这样一群人以匠心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着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