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千年古城蕴藏的文化魅力

无线阆中 2024-05-29 11:15 5268

嘉陵江水蜿蜒而至,大巴山脉逶迤而来,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阆中古城四面环山、三面迂水,被怀抱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千水成垣,天造地设”的美誉。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境内,是古代巴蜀重镇,历代均设有治所,且一直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里至今留存有 200 多处名胜古迹,建筑群落严整,古风古意悠长。“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这副对联准确道出阆中古城的特色和风韵。除了城市营造、古建群落,阆中古城更有多元共融、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和厚重多彩、原生淳朴的民风民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状元之乡”“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金字招牌更证明阆中古城是历史文化、民俗风韵的“大观园”。

这里不仅获得游客的喜爱,更备受摄影人青睐。摄影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现阆中古城的风采。

拍山水

山水环绕阆中城 王玉贵摄


阆中古城独特的山、水、城格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的典型范例。在古城东南的白塔山、城南的锦屏山上,摄影人均可眺望古城全景。摄影人还可以嘉陵江山为主线,用明暗变化、动静结合等光影手法,在夜间勾勒出别有韵致的数字光影画卷。嘉陵江上的《客来阆中》和南津关古镇的《蜀道盛世》夜间实景演出移步换景,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拍建筑

浅夏新绿染古城 王玉贵摄


阆中古城有约 2 平方公里保存完好的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古街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建筑的实物宝库”。70 多条街巷如棋盘一般规整,200 多座呈串珠式、倒插门式、品字形等结构的民居院落分布其间。登上地标建筑华光楼和中天楼俯瞰,青瓦屋面绵延起伏、偌大一片。青砖铺地或青石垫成的街巷、蕴含丰富寓意的精美窗花、院门上描绘的文武门神、院落中的天井……都回荡着时间的跫音,浸润着文化的滋养。

古城南门锦屏门和西门澄清门均有一段复建城墙,东门的状元牌坊,北门的威德牌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清代四川贡院,古城外老城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的砖雕,观音寺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以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音堂,特点纷呈,值得聚焦。

拍民俗

张飞巡城 王玉贵摄


阆中古城至今有 4 万多居民居住,被称为“活着的古城”。他们原生态的生活,散发着鲜活的烟火气息。除了游客较为集中的学道街、北街、双栅子街、西街、武庙街、内东街,阆中古城大多数街巷依然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地方。现代人生活在古城里,跨越时空的反差形成值得关注的场景。双栅子街状如巨伞的黄葛树下,南门城墙坝子里的盖碗茶铺,街巷上供应地方传统美食的牛肉面馆、羊杂面馆、油茶店、卤肉店,以及传统理发店、寿衣店、杂货铺等,是管窥阆中古城民俗的场所。

阆中人、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领衔创制的《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恒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春节日期由此固定,沿袭至今。落下闳在阆中民间被誉为“春节老人”,当地因此沿袭丰富年俗,被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在农历新年前后,阆中古城的万人同品腊八粥、“春节老人”赐福、亮花鞋、春倌说春、舞草龙、竹马牛灯、正月十六游百病等民俗活动陆续上演,独具特色。

拍非遗

皮影的故事 王玉贵摄

阆中有川北王皮影、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川北王皮影自清康熙初年传习至今,已有 350 多年历史,早在1988年就走进了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彪、王访兄弟常年在王皮影博物馆制作并表演皮影戏。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距今已有 1000 多年历史。在保宁醋文化博览园有身穿古装的工匠古法酿醋的流程展示。阆中丝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片剪皇后”“东方软浮雕”。丝毯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精美手工丝毯,呈现了手工打结丝毯的工艺流程。此外,阆中古城内还有张飞巡城、道台出巡、川北婚嫁、秀才赶考、巴象鼓舞等常态化表演性非遗项目。

阆中古城交通方便,阆中古城机场有航班往返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从成都、重庆、西安方向乘坐高铁列车沿兰渝铁路可到达阆中火车站。自驾经 G75 高速公路或 G212、G347 国道也可到达阆中。需要注意的是,阆中古城距离机场较近,无人机航拍受到一定限制,在禁飞区或者高度超过 120米的区域飞行,须提前申请。 ●王玉贵

来源:中国摄影报 

审核:冉琼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